摘要: 一、建筑名称:旃檀寺二、建筑创建: 唐广明元年(西元880年)僧显成建,明代重建,清乾隆间(西元1736~1795年)重修。三、建筑衍变: 目前尚存大殿一座。四、建筑形态: 旃檀寺在飞竹乡外坂村西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为一单跨石梁桥。大约2014-2016年之间,因道路拓宽,河道变窄,原石梁不知去向,替换为新式石板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罗源县洪洋乡厝坪村北,为一座清代祠堂建筑。2020年,被村民拆除,原址整体新建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始建于清乾隆辛亥年(1791年),同治辛未(1871年)年重修。建国后因修路拆除戏台回廊等,仅存正殿。后又改为供销社门市部。2011年元宵后,村民将石塘宫拆除,原址整体新建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永泰县嵩口镇道南村,因地处镇区下游,故又俗称“尾寨”。相传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(1264年-1294年);清咸丰三年(1853年)左右,由张氏先祖重建。万安堡坐南朝北,面临大樟溪,占地面积约4200㎡。外墙地基高约5米,厚约2米,用大樟溪卵石垒就,其上夯筑土墙,高约5米,墙体密布哨眼。内部木构,120多间房屋分三层沿寨墙四周分布,有巡防用的跑马道环绕;中为大天井,有一口古井,井栏款识“大清咸丰葵丑年菊月造”(1853年)。1932年9月,刚参加过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在奉调入闽不久后,即调集一支部队来永泰进剿作乱大喜、白杜一带的悍匪陈培芳,进驻万安堡。至今寨门两侧石壁仍有十九路军所留的“日本人不灭,军人大耻;抗战到底,还我河山”的宣传标语。2017年公布为永泰县不可移动文物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状元弄15号,坐北朝南,前后两进,大门东开,后门直下星安河。为民国时期中平路著名的声色场所之一。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