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位于福州城南35公里处长乐市营前镇下洋村大象山麓,占地195平方米。明崇祯十年(1637)修建。墓坐东向西,背倚大象山,面向闽江,两侧小丘,前有溪水萦绕,周围果树成林。墓埕地面为三合土和石板铺筑,封土夯筑。墓埕宽8.4米,墓埕至墓室深13.7米。封土前有祭台,台上建碑亭,内立一墓碑,高1.96米,宽0.90米,碑文:“大方伯谢公佳城,崇祯丁丑岁,季秋吉旦立”。墓圈及墓台、墓摆均以花岗石构砌而成,现除墓圈石构件部分损坏外,其余均保存完好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因永泰县商舟多泊集于此,又称永泰桥。唐代始建,宋代及明隆庆四年(1570)重建。单孔石梁桥,南北走向,长13米,宽5.4米。桥头东侧立石碑,上刻“太平桥”三字,字径 0.62×0.53 米,落款“皇明隆庆四年庚午春月吉日,赐进士知县事苏州蒋以忠建”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故居后座建于元末,系黄李村李、黄二姓开山祖李彰所建,前座与中座为永乐二十一年(1423年)李参续建。故居土木结构,坐东朝西,占地面积684平方米。中轴线由前至后依次为:门厅、前天井、前座、后天井、后座。一进门厅,面阔三间,进深五柱。二进前座,带前廊,面阔三间,进深七柱。三进仅存建筑基址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曾位于今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、新民路区域。从明初至1949年,福州府治一直设于此处;民国时为闽侯县政府所在地。现已不存,原址为福建省冶金、机械工业厅宿舍等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12郑锡文,字禹范,号艾庵,县治西隅人。明成化十九年(1483)举人,弘治六年(1493)进士。官至征南御史、广西布政使。菜占地面积455平方米,坐东北向西南。墓丘平面呈“风”字形。原嘉碑竖刻“吾庐”二大字,已佚。现墓旁立碑高2米,宽0.80米,上刻“广西布政郑锡文神道”。1995年后裔重修。34568910[阅读全文:]
摘要: 青芝山又名百洞山,位于连江县琯头镇西北秦川溪畔,因山势奇伟、岩洞众多而得名。相传过去山上盛产青色灵芝,故又名青芝山。民间传说青芝寺始建于唐朝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郑世威墓系钦赐祭葬,明万历十二年(1584)建,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,坐东南向西北。位于岱边村麒麟山,现被长乐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围入校园内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长乐市古槐镇洋布村,明洪武年间(1368~1398年),知县王遵道建,全称“锦屿高氏忠烈祠”。清代及民国时期均有修葺。前后两进,保留明代祠堂建筑规制,尚存牌匾10余块。高应松(?~1275年),福建长乐人,宋开庆元年(1259年)进士。官居工部侍郎、端明殿学士、签书枢密院事。元兵至都城临安,挟宋降,他坚贞不屈。随从宋恭帝至燕,绝食七日而卒。1986年,长乐县(今长乐市)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 2001年1月,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