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
福州老建筑百科 - 回溯千载历史,重建福州记忆 >>红衣棒糖人 编辑的词条
轩廊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术语

摘要: 在福州地区也称作“出游廊”。也就是建筑的檐柱之后不做成封闭空间,而是和金柱之间做成开敞的走廊,即为轩廊。在福州,轩廊有两种顶,一种是弧形的卷棚顶,要做弧形的卷棚椽;一种则是屋顶的一部分即斜顶,不需要另作[阅读全文]

锯花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

摘要: 福州传统建筑构件,福州话翻译,也写作“距花”,是建筑面阔方向上下枋木之间的连接、承托构件,通常是在木料上浮雕或透雕图案,常在凹处填以白灰。[阅读全文]

连拱弯枋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

摘要: 在福州也称三升担。是一种连续倒人字形的长弯枋,多用于看架处。[阅读全文]

窠方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

摘要: 福州民居术语。若太师壁或插屏门,及一些大建筑的门上有多重的枋,上层的枋和檩之间做成看架,而下层的两枋之间做成镂空的花格,即称为窠方。[阅读全文]

看架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

摘要: 福建民居术语,闽南台湾也称为牌楼面。在正厅或者门厅,支撑正中脊檩的柱(栋柱)后方一柱位(后大充)也即太师壁或插屏门上方,或者前方一柱位(前大充)两柱子之间,连接以横向木枋,在枋和金檩间制作的装饰性(早期[阅读全文]

后轩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

摘要: 福建民居术语。位于厅堂的太师壁之后,可能在两壁开出通向次间后房的小门,也可不开;其后和后墙或后一进门墙往往有一段空隙,其上有时有覆龟亭。[阅读全文]

太师壁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

摘要: 福建民居术语。在福州,其位置在正厅支撑中央脊檩的柱子(栋柱)后方一个柱位,在两金柱(后大充)间立两根屏柱,在屏柱间做木质插屏,这块插屏即为太师壁,其上做出联拱弯枋、一斗三升的“看架”。“太师”一词,有说[阅读全文]

叠涩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

摘要: 叠涩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,用砖、石,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。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。 中国的叠涩结构产生于东汉。[阅读全文]

昭忠祠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火燄山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国保 25.987676 119.447184

摘要: 位于马尾区马限山下,为祭祀光绪十年中法马江海战中牺牲的中国将士而设立的祠堂,建于清光绪十一年(1885),第二年12月落成。1920年在祠堂西侧增建马江海战烈士墓。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。[阅读全文]

元昌绸缎庄旧址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已经消失的建筑 26.049258 119.309443 登记

摘要: 曾位于仓山区观井路139号,为福州最早安装和使用电梯的商业大楼,钢筋混凝土结构。原为元昌绸缎庄,于民国十年(公元1921年)由商人郑英祺、林宏发创办。民国十八年(1929年)绸缎庄停业,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由罗勉侯购下(或租用)开办“国货第一商场”。后大楼归邮政局所有。民国三十二年(1943年)起为邮政储金汇业局。1949年后,一直为邮电系统使用;2005年,在南江滨路修建的过程中被拆毁,余有残墙一堵。拆毁前,为仓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。[阅读全文]

闽海关营前分关建筑群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火燄山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营前海关历史建筑群

摘要: 闽海关营前分关(罗星塔海关)是闽海关在同治八年(1869年)设立的分关,主要用于检验前来福州进行贸易的大型船舶。原包括办公楼、监察长住宅、监察员住宅、稽查员住宅及船只瞭望台、罗基标志、罗零标志和一系列码[阅读全文]

屏山镇海楼旧址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火燄山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26.106750 119.292472 登记

摘要: 镇海楼位于屏山之巅,明洪武四年(1371年)附马都尉王恭主持修建福州府城时在山顶建造“样楼”,作为各城门楼的榜样,城成后更名为镇海楼。此后屡毁屡建。2008年原址重建。[阅读全文]

乌塔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乌塔 国保 26.080477 119.295586 乌山

摘要: 位于鼓楼区乌石山东麓,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六年(941年),原名“崇妙保圣坚牢塔”;塔身风化后呈黑色,俗称“乌塔”。与于山白塔并称“双塔”,是福州的标志。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。[阅读全文]

龙泉井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

摘要:  位于福州市鼓楼区,建于唐末,历代都有修葺,清道光四年(1824年)重修。水井圆形,外径0.52米,内径0.32米,深7一8米。井的背面墙上,嵌有石碑一块,长1.15米,宽O.45米,刻有“龙[阅读全文]

七星井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26.094602 119.298309

摘要:  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井楼门,建于唐末,历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都重修。水井圆形,直径4.1米,深8.4米。井面盖四块大石条,在石条夹缝间凿七个井口,故名七穿井,另讹名“七星井”。现井边尚存有二块唐末[阅读全文]

苔泉井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26.104403 119.289007

摘要:  位于福州市屏山西麓龙腰,又名蔡公井、龙舌泉、龙腰井。唐代元和建石泉院。相传福州宋知州蔡裹(襄?)用此井水煮茶,并书“苔泉”两字刻于石上,今石碑尚存。井石构,圆形,内径为1. 10米,深数米;[阅读全文]

津门路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

摘要: 津门路位于鼓楼区,北接津泰路,南连法海路、观巷口。原为福州唐罗城的“津门楼”所在之地,故名。民国建马路拆去门楼,改“津门楼大街”为津门路,沿用至今。[阅读全文]

福建船政建筑群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火燄山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25.991705 119.443196

摘要: 位于马尾区,为清政府于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局的所在地,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当时中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。现大部分为马尾造船厂。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[阅读全文]

观井路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

摘要: 观井路东起观海路、上藤路和临江路交接处,西连仓前路、解放大桥,中迈梅坞路,长417米。原来东段大岭顶没有道路,西段是乡间石板道。民国17年(1928年)先改建西段石板路为水泥路,后又打通东段大岭顶连接上[阅读全文]

林文忠公祠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国保 林则徐 26.081471 119.292427

摘要: 位于鼓楼区澳门路,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,由林氏后裔及门人集资兴建,为纪念林则徐的祠堂。2013年作为“林则徐宅与祠”的一部分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。[阅读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