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
福州老建筑百科 - 回溯千载历史,重建福州记忆>> 百科分类 >> 不可移动文物

该分类下有1592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"不可移动文物" 分类下的词条

一都大招桥
编辑:0次 | 浏览:95次 词条创建者:暂不留名     创建时间:09-07 17:48

摘要: 2016年,一都大招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23年9月初,一都大招桥被台风海葵引发的洪水冲毁。[阅读全文:]

榕荫桥
编辑:6次 | 浏览:12653次 词条创建者:暂不留名     创建时间:01-06 21:31

摘要: 位于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,原名仙坂桥,始建于南宋隆兴二年(1164年),清乾隆五十三年(公元1788年)重建,光绪二十四年(公元1898年)重修增设桥栏。为石构平梁桥,全长27米,宽3.5米,两桥墩三孔道,墩呈船形,不等跨,净跨4-5米。桥台与墩由条石砌就,上层各有出挑,中间一孔用四块大石板条平铺,每块长0.8米,宽0.7米,厚0.4米,东西两孔石梁上各铺54块小石板,并向两岸斜架石梁,整座桥呈弓形,可供船只往来,两侧设望柱、护栏。[阅读全文:]

嵩口万安堡
编辑:2次 | 浏览:8691次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02-09 23:15

摘要: 位于永泰县嵩口镇道南村,因地处镇区下游,故又俗称“尾寨”。相传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(1264年-1294年);清咸丰三年(1853年)左右,由张氏先祖重建。万安堡坐南朝北,面临大樟溪,占地面积约4200㎡。外墙地基高约5米,厚约2米,用大樟溪卵石垒就,其上夯筑土墙,高约5米,墙体密布哨眼。内部木构,120多间房屋分三层沿寨墙四周分布,有巡防用的跑马道环绕;中为大天井,有一口古井,井栏款识“大清咸丰葵丑年菊月造”(1853年)。1932年9月,刚参加过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在奉调入闽不久后,即调集一支部队来永泰进剿作乱大喜、白杜一带的悍匪陈培芳,进驻万安堡。至今寨门两侧石壁仍有十九路军所留的“日本人不灭,军人大耻;抗战到底,还我河山”的宣传标语。2017年公布为永泰县不可移动文物。[阅读全文:]

嵩口林氏前厅祖厝
编辑:3次 | 浏览:6807次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02-11 15:18

摘要: 位于永泰县嵩口镇中山村[阅读全文:]

十四门桥
编辑:10次 | 浏览:15813次 词条创建者:暂不留名     创建时间:06-14 17:00

摘要: 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南,又称榕桥。建于宋元丰五年至八年(1082~1085),清代水毁一墩,民国十七年(1928)、1988年均有重修。十三墩十四孔平梁石桥,跨于可溪上,东西走向。全长约100米、 宽1.74米、净跨4~6米、离水面高约3.6米。[阅读全文:]

苍霞洲基督堂
编辑:28次 | 浏览:81715次 词条创建者:EdDuck     创建时间:11-30 03:07

摘要: 位于台江区苍霞洲文通弄17号,为英国圣公会福建教区的主教座堂,始建于清光绪八年(1882年)。1924年改建,1927年竣工,为单层砖木结构、维多利亚哥特式教堂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[阅读全文:]

杏花天
编辑:6次 | 浏览:16750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11-29 11:10

摘要: 位于状元弄15号,坐北朝南,前后两进,大门东开,后门直下星安河。为民国时期中平路著名的声色场所之一。[阅读全文:]

苍霞金鱼里7号民居
编辑:9次 | 浏览:19983次 词条创建者:暂不留名     创建时间:09-06 14:17

摘要: 位于金鱼里南侧,坐南朝北,临街凹字形大门有门罩。主座面阔五间,进深七柱,穿斗式构架,硬山顶。此处为高稔故居。高稔,字耕愚,又字耕畲,福建候官县人,清末进士,曾任民国海军部副秘书长。[阅读全文:]

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建筑群
编辑:21次 | 浏览:81409次 词条创建者:EdDuck     创建时间:12-08 01:22

摘要: 福建协和大学(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, 1915-1951),简称“福建协大”,是20世纪上半叶位于福州的一所教会大学,它是美英基督教差会在中国建立的16所教会大学之一。[阅读全文:]

福建协和大学光华楼
编辑:14次 | 浏览:21587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10-20 22:56

摘要:  【所在位置】福州福药制药有限公司中心实验室西侧【建筑名称】原来名称:福州制药厂办公楼现在名称:协和大学男生宿舍--光华楼 【建筑质式】砖木结构【建筑质量】基本完好【建筑年代】1932年【性质[阅读全文:]